为什么要开展水下考古? 提起水下考古,你会想到什么? 如何搜寻那些长眠水底的文物? 看似神秘的“水下探宝”背后又有怎样的艰辛?
11月10日上午,济南中学初一直升班的70位学生来到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开展务本课程实践活动,实地探访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揭秘水下考古一线的故事。 本次实践活动学校邀请到研究中心的杨小博主任全程为孩子们指引和讲解,初中教育教学管理部、班主任及初中历史组老师参加活动。
进入研究中心,学生参观了“水下考古”展厅,并观看了甲午海战中沉没的北洋舰队考古调查和研究纪录片。 杨主任从一幅巨大的地图讲起,带领孩子们进入了历史的广阔画面。为同学们解释了水下考古的工作流程、重要意义。 山东水域广阔,涉水文化遗产丰富。山东组建了全国第一支独立的水下考古物探队伍,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独立建制的省级水下考古研究机构,并先后建立日照、威海、泰安、潍坊、东营、烟台6个水下考古工作站,完成威海湾甲午沉舰“定远舰”调查发掘等山东涉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20余个。
同学们在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展厅看到,现在的水下考古装备“科技感”十足。随着多波束测深系统、水下机器人等多种新型水下考古装备投入使用,考古工作者可以使用海洋磁力仪探测出水下的金属物体,侧扫声呐则像“千里眼”一样快速看到大面积的海底地貌,然后再派出潜水员,进行人工探摸确认。
在山东省水下考古展厅,一幅照片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这是一块从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打捞出来的铁甲,这块铁甲重18.7吨,正是当年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的防护铁甲。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来到报告厅,认真倾听了杨主任的研学讲座,并在互动时提出了各种各样脑洞大开的问题。杨主任一一为同学们做了解答。 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济南中学开展“水下考古进校园”活动,让考古科学走进校园,不仅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质,更是实现了考古科普活动与校园素质教育深度融合。(郑洪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