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九月的风口回望,济南中学的红砖墙在夕阳里晕染出温暖的金边,像极了三年前初见时的模样。只是此刻再看那扇熟悉的校门,书包带磨出的毛边里,早已盛满了比蝉鸣更绵长的惦念。

记得初入校园时,连教学楼的走廊都要数着地砖格子走。是班主任在第一次月考后,把我叫到办公室,指着错题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说:“笨办法练多了,就成了巧功夫。”后来每个晚自习,办公室的灯总亮到很晚,数学老师用红笔在草稿纸上画辅助线的沙沙声,和窗外的槐树叶响交织在一起,成了最安心的背景音。 操场上的塑胶跑道,大概还留着我们跑八百米时的喘息。运动会那天,班长嗓子喊哑了也要带着大家加油,最后全班人挤在领奖台旁分享一块金牌形状的蛋糕,奶油蹭在脸上,笑成一片晃动的光斑。还有艺术节的排练室,钢琴键上沾着没擦干净的亮片,合唱时跑调的男生总被大家笑着推到后排,却在最后一次演出时唱得最用力。 最难忘的是网课时光。屏幕里,老师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却依然每天准时响起。有次我发烧请假,历史老师特意录了三十分钟的讲解视频,末尾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等你回来,咱们再补一节‘加餐课’。”后来返校那天,阳光穿过教室的玻璃窗,落在课桌上堆叠的书本上,粉笔灰在光柱里跳舞,忽然觉得能坐在教室里听一堂完整的课,竟是那样珍贵的事。 如今校服洗得发白,却舍不得丢掉。口袋里还留着运动会的号码布,笔记本上记着老师划的重点,连食堂阿姨多给的那勺糖醋里脊的味道,都清晰得仿佛就在昨天。母校从来不是一座冰冷的建筑,它是凌晨五点半的路灯,是走廊里此起彼伏的问好声,是毕业照里每个人眼里闪烁的光。 此刻终于懂得,所谓母校,就是那个允许我们无数次犯错,又永远为我们托底的地方。它教会我们的不只是公式与定理,更是跌倒时敢再站起来的勇气,是在迷茫里依然相信远方的笃定。 走出校门的瞬间,风里飘来食堂飘出的饭菜香。原来那些日复一日的寻常,早已在心底酿成了最醇厚的眷恋。济南中学,这片孕育了我们青春的土壤,永远有一束光,为我们照亮前路,也永远有一个怀抱,等我们常回家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