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还在耳畔,转眼已攥住长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作为济南中学2025届17班的毕业生,站在高中与大学的交界点上,总想着把高三那三百多个日夜的感悟,揉碎了讲给正奔赴山海的学弟学妹们听。

高三最该先学会的,是和自己的心态和解。我曾对着模考成绩掉眼泪,也曾因同桌刷完两本习题集慌了神。后来才明白,挫折本就是成长的附赠品——与其揪着“别人比我多学一小时”钻牛角尖,不如把倒计时牌当成指南针:早读时专注背完一篇古文,晚自习啃透三道数学错题,每天和昨天的自己比进步,脚步反而更稳。累了就拽着同桌在操场走两圈,烦了就找班主任唠唠嗑,在唐冶的教室里,老师的红笔批注、同学递来的半块橡皮,都是撑过难捱时刻的光。 效率从来比时长更重要。别总想着“熬夜刷题才是高三”,我试过凌晨两点啃难题,结果第二天数学课困得抬不起头——后来雷打不动地早休息,课堂跟着老师的节奏记重点,一轮复习时把课本上的公式推导写满三个笔记本,反而比“开夜车”学得扎实。真题是一定要啃的,我把近五年高考卷按题型分类,做完后对着答案抠得分点,比如语文阅读的“作用题”要从内容、结构、情感三方面答,数学大题要先写清“解”和“由题意得”,这些细节往往藏着分数。 各学科也有小窍门:语文作文别贪多求全,我攒了三个“万能素材”——苏轼的豁达、袁隆平的坚守、敦煌壁画的传承,换个角度能用在不同主题里;英语单词每天背30个,用“艾宾浩斯表”复习,到考前把考纲词过了五遍;数学别死磕偏题,把基础题型的步骤练熟,选择题前10题、大题前4题不丢分,分数就不会差。 如今站在西安的城墙下,总想起唐冶校区的紫藤萝。高三不是孤军奋战,那些和同学抢着问老师题的傍晚,那些老师拿着试卷逐题讲解的午后,都是铺向远方的路。学弟学妹们,把每一步走扎实,等明年夏天,你们也会带着济南中学的星光,奔向属于自己的长安。
|